七尘道
  • 首页
  • 归档
  • 分类
  • 关于

道经九:“金玉盈室莫之守”,清醒对待财富

今天来解第九章。本章的独特之处在于,它是五千言中唯一一章鲜明地表达了老子财富观的文字。让我们一同学习老子是怎么看待财富的,这种观点对现代人又有何借鉴。 本章原文持而盈之,不若其已。揣而锐之,不可常保之。金玉盈室,莫之守也。贵富而骄,自遗咎也。功遂身退,天之道也。 七尘解从结构上,我们可以看出,本章共有五句。前四句落于实处,构成一组类排比句,反复告诉我们“持盈”这种做法的危害。而最后一句则总结升华,
2025-04-23
解老

道经八:“不争故无尤”,上下相知然后能和

今天来解第八章最后一句:夫唯不争,故无尤。 七尘解尤这个字简单,我们都知道一个词,“怨天尤人”,是抱怨上天责怪他人的意思。在这里尤和怨意思相通,都是不满、埋怨、责备之意。 而不争这个词就需要多加注意了,它在道德经中多次出现,显然老子在不争这个词中寄寓了一种理念,而非仅仅是不争斗之类的含义。 在前面第三章中,有“不上贤,使民不争”的说法,那个“不争”与“不为盗”、“不乱”并列,意指圣人不要因为举贤任
2025-04-23
解老

道经八:“居善地心善渊”,再论水的六种德行

本篇继续第八章解读。在“水几于道”的论断之后,老子用了一个排比句,指明了圣人应当从水的存在中效法的六种德行。 本章原文上善似水,水善,利万物而有静。居众之所恶,故几于道矣。居善地,心善渊,予善信,政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。夫唯不争,故无尤。 七尘解居善地:水虽然布散于天地之间,但是分布也有差别。显然,水在大地上汇聚成江河湖海,其量要远比天上云雾多出许多。想象一下,如果海洋中的水全部都在天上,形成数千
2025-04-23
解老

道经八:“上善若水”,行道不辍唯水矣

如果说要在五千言中评出最深入人心的一个词,那恐怕就是今天要解的“上善若水”了。这四字简练而优雅,又颇具意境,引人遐思,历来受人喜爱。 本章原文上善若水。水善,利万物而有静。居众之所恶,故几于道矣。居善地,心善渊,予善信,政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。夫唯不争,故无尤。 七尘解本章以“若水”这样一个新奇的比喻开头,使人不禁疑惑,水不过是最为寻常之物,何足以称“上善”呢? 老子紧接着就解释了这样说的原因。但
2025-04-23
解老

道经七:“圣人退其身”,无为与无私的神话

今天继续来解第七章的下半,这里有个非常敏感的问题——圣人真的无私吗? 这问题在解读道德经上属于一个关键的基础性问题,不夸张地说,如果你想考察一个人对道德经的理解水平,只要问他这一个问题就可以看得八九不离十。之所以如此,就在于这个问题涉及到了“利”。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说过,“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。”利益永远是人生活在社会中不能逃避的话题,而圣人居于无上之地位,他对“利”的态度必然影
2025-04-23
解老

道经七:“天长地久”,天地不自生之德

今天来解“天长地久”这前半章。经过历史的演变,这个词好像早变为了歌颂爱情忠贞不渝的意思,这种变化略一咂摸倒也有些趣味。 本章原文天长地久。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也,故能长生。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。不以其无私与?故能成其私。 七尘解本章以天长地久为起始,并无特殊含义。这文意上承第六章谷神、玄牝之论,有兴趣可以去看看上章解读。 然后讲了天地不自生,紧接着便是“是以”一句,这个转
2025-04-23
解老

道经六:“谷神不死”,玄牝的奇妙想象

“谷神不死,是谓玄牝”——这又是一句极为重磅的句子。说它重磅,不是因为它在道德经思想中占据多么重要的地位,而是这“不死”二字着实刺激了后世无数凡人的贪生之念,乃至以“长生”之名在道之名下衍出无数玄门教派。 本博主在贴文中一向拒绝一切玄学讨论,今天我们从文学一点的角度来讨论老子关于“玄牝”的思想,还有一些关于“谷”的有趣思考。 本章原文谷神不死,是谓玄牝。玄牝之门,是谓天地之根。绵绵呵若存,用之不勤
2025-04-23
解老

道经五:“天地犹橐龠”,万物生杀之理

老子把天地比作“橐龠”(tuo二声,yue四声),也就是风箱,真是个奇妙的比喻。上面放了一张风箱的图片,看看它的造型,你能想明白老子究竟是如何从天地联想到橐龠的吗?今天就来讲讲这个比喻隐含的想象力和有趣之处。 本章原文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;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。天地之间,其犹橐籥与?虚而不屈,动而愈出。多闻数穷,不若守于中。 七尘解在前一篇中,我们讲了“不仁”背后所包含的老子对社会的思考。这
2025-04-23
解老

道经五:“天地不仁”,人类疏离感的极致

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。就算我们并不理解这句话中刍狗的含义,读来也会有一种冷漠疏离之感。仿佛有神明在天上冷眼观世,对众生身上发生的一切都无动于衷。不由让人想问,老子是怎么想出如此冷冰冰的话语,给所有阅读的人当头浇下一盆冷水。 本章原文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;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。天地之间,其犹橐籥与?虚而不屈,动而愈出。多闻数穷,不若守于中。 七尘解本章按含义可分为三部分。前两句讲“不仁”,中间
2025-04-23
解老

道经四:“和光同尘”,接纳自己的存在

一个问题:在社会中是否应该和光同尘? 本章原文道冲,而用之或不盈。渊兮似万物之宗。 挫其锐,解其纷,和其光,同其尘,湛兮似或存。 吾不知谁之子,象帝之先。 七尘解和光同尘这个词,常被理解成与世俗混同,不突出自己,不露锋芒。听起来很有一种中庸之道的意味,又像是“枪打出头鸟”这类言语的反面告诫。 但是当我们回到它最初的语境当中去,就会发现这讨论的东西完全八竿子打不着。 显然道德经这一章的主语是“道”,
2025-04-23
解老
1…3456

搜索

Hexo Flui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