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聊拔苗助长的必然性 今天来聊聊拔苗助长的必然性,先从这个故事本身说起吧。 古代有个农民,嫌他家种的禾苗总是看起来没有生长一样,于是就到地里去,用手把禾苗一株一株地拔高。 做完这些,他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,高兴地对家人说:“今天可把我累坏了,不过,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!” 他儿子听完这话马上跑去田里,一看,禾苗全都枯死了。 我们看完这个故事,难免要嘲笑这个拔苗助长的人异想天开,居然以为人力拔高的禾苗和自然长高的禾苗 2025-08-07 观世
道经二十二:“圣人执一牧天下”,无我的至高境界 人们常常认为,圣人治理天下,凭借的一定是他远超常人、洞察一切的智慧。但这只是一种妄想,“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”,靠理性和智慧治理天下必然碰壁,因为人属于自然,而不是相反。圣人早早就洞悉了这一切,他找到了可以用于治理天下的那个一——“无我”。 本章原文曲则全,枉则正,洼则盈,敝则新,少则得,多则惑。是以圣人执一,以为天下牧。 不自是故彰,不自见故明,不自伐故有功,弗矜故能长。夫唯不争,故莫能与之争。 2025-08-02 解老
越来越可笑的简中互联网 聊天软件,消息发出去,本地App正常显示,对方却看不到。 图文平台,评论发出去,没有任何出错提示,却无法在评论区找到。有时打了一段话,发送键一点击,便全部丢失。 视频发出去,不显示任何提示,公开发布的视频却只有自己的空间能看到,他人看不到。 这些在十年前人们第一反应是软件bug的诡异现象,今天已经成为了简中互联网的常态。越来越模糊的审核边界和弱智的软件逻辑,使得简中互联网平台的使用体验向着垃圾化的 2025-07-13 观世
道经二十一:“孔德之容”,恍惚中方能悟道 老子用了二十章无法说明白道是什么,到了这第二十一章,他终于想起来,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,开始尝试传授我们应该怎样悟道。在本章中,老子以“恍惚”为支点,为我们揭示了一个这样的道理——道的作用方式和我们悟道的路径是一致的。一起来看看老子是如何展开论述的吧! 本章原文孔德之容,唯道是从。道之物,唯恍唯忽。忽呵恍呵,中有象呵。恍呵忽呵,中有物呵。幽呵冥呵,中有精吔。其精甚真,其中有信。自今及古,其名不去, 2025-06-21 解老
互联网大众化之后,有用的知识就从上面消失了 今天分享一个观点–互联网大众化之后,有用的知识就从上面消失了。 事实上这个过程不仅从互联网的整体发展历史可以看到,也可以从某些互联网平台的发展过程看到缩影,如今AI大语言模型广泛应用也不改变这个判断的准确性。 尝试分析一下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,最主要的大概有两点。 第一,参与者的改变。一种新技术、新事物的出现,最先应用它的人,一定是最能接受新东西、嗅觉最敏感的那类人,这种特质大概率会在他们个人的生活 2025-06-18 观世
说说“为道日损”,三个自我与三种情绪 欲望好像永远没有餍足之时。欲望的周期性满足和空虚像月圆月缺一样规律,而人类的智能又使我们同时生活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空,这让我们满足欲望时也同时考虑着三个自我的需求–过去的我、现在的我、未来的我。 在现在这个全面生产过剩的年代(无论物质还是信息),驱动人们在基本需求之外还要囤积更多的有三种最主要情绪。这三种情绪中力量最大的是恐惧,其次是焦虑,贪婪竟然只能排到末尾。 我们很难逃脱这三个自我与三种情 2025-06-18 明心
道经二十:“泊焉未兆”,从焦虑与痛苦中挣脱 焦虑和抑郁,不同程度地困扰着每一个现代人。对现实社会的认知与对美好世界的期待,中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。每当我们尝试严肃地审视自己和生活时,那鸿沟都使我们生出一种难以遏制的无奈与痛苦。 你是否也曾想过,究竟该如何才能从这如影随形般的精神困境中解脱出来?老子在二十章中,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的方式,一起来看看吧。 本章原文唯与呵,其相去几何?美与恶,其相去何若?人之所畏,亦不可以不畏人。朢呵,其未央 2025-06-06 解老
道经十九:“绝圣弃智”,正视自己的内心 本章内容可谓是相当理想主义的一章, 或者更加刻薄一点说,本章的主张在政治上是十分幼稚的。然而老子的一颗赤子之心,也正是从这种理想主义中表现出来。我想,也许正是这种理想主义,让老子心中生出了对百姓的不忍心、对世俗的不认可。至于老子写下《道德经》与骑青牛出关,大概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吧。 本章原文绝圣弃智,民利百倍。绝仁弃义,民复孝慈。绝巧弃利,盗贼无有。此三言也,以为文未足,故令之有所属。见素抱朴,少 2025-05-30 解老
道经十八:“智慧出有大伪”,再说天性与道德 老子总是提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观点,挑战我们的惯有认知,今天这篇文章也是如此。仁义、智慧、孝慈、忠诚在今人看来,是社会不可缺少的美德,而且在中华文明过去两千年中一直被提倡,但在老子眼中,却似乎并非什么值得赞扬的东西,这是为什么? 还有,在道经第二章中,老子提出“圣人居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”,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圣人治世的美好图景。可是如果圣人不秉持这个原则,社会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? 这第十八章,就给了 2025-05-28 解老
别再一提历史周期律就叹气了 一谈到历史周期律,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扼腕叹息,为中华文明的坎坷感到惋惜和悲哀。从大家的这种反应,我发现可能我们中大部分人都根本看不懂历史。 历史周期律是指,在中国古代,一个旧王朝被推翻之后,新建立的王朝在社会制度上没有什么进步,只是重复旧王朝的一切,直到它再被推翻,循环往复。一个王朝就算治理得还不错,出现过盛世,像明代清代这样,最后也往往不过两三百年之久。 有人会觉得,为什么这些统治阶级都这么蠢从 2025-05-25 观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