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经十:“戴营魄抱一”,五问天地之玄德

第十章以五个问句打头,反思自省之意溢于纸面。以玄德结束,统领全篇,再次呼应第一章“玄之又玄”的智慧。

本章原文

戴营魄抱一,能毋离乎?抟气致柔,能婴儿乎?涤除玄鉴,能毋疵乎?爱民治国,能毋以智乎?天门启阖,能为雌乎?明白四达,能毋以知乎?
生之畜之,生而弗有,长而弗宰也,是谓玄德。

七尘解

戴营魄抱一,能毋离乎——抱一不离,精神内守。
抟气致柔,能婴儿乎——气刚则伤人伤己,能柔则生生不息。
涤除玄鉴,能毋疵乎?——用心如镜,务必不偏不倚。去除成见,才能够看清世界。
爱民治国,能毋以智乎?——不以智制民,则民不贪不畏,能够袒露自然真性而不需要担心被攻击。
天门启阖,能为雌乎?——天地万物皆有阴阳开闭之理,“为雌”即顺应时势。做顺势之人,而不做造势之人。
明白四达,能毋以知乎?——有无穷的智慧,却不使用,这是圣人才有的德行。

天地生养万物,却不宣示对万物的所有权,不会指使万物一定要去到什么地方、完成什么目标。如果没有天地的玄德,人类从根本上没有可能决定自己的命运。

然而人类现在虽然从蒙昧时代脱离,用科学和知识大大改善了自身的生存环境,但却仍然不能解决自己内部的众多冲突。

从社会层面看,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,人身依附的现象仍然广泛存在。一部分人类或显或隐地声明着对另一部分人类的所有权和支配权。这和天地之玄德从根本上是冲突的,因此这种现象必定要演化到消灭,逐步给人以更多的自由。

从个体层面看,大部分人仍然过着混混沌沌的生活,不能觉察到意识和身体的界限,以至于放任自流。一小部分人虽然有所认识,但是仍然困惑于天地万物的复杂现象,迷惑带来困扰,进而带来焦虑和痛苦。只有极少数人在不断地学习之中,掌握了“玄德”的智慧,能够自如地观察、了解这个世界,他们生活在这世界上,就像鱼儿生活在水中一样悠游自在。

德,有终始之意,如果不能从一而终,便不能称为德。因其玄一以贯之,故能称为“玄德”。追求智慧的人,不论形式如何,必然都要追溯到此处,无一例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