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经二:“天下皆知美为美”,世心一变不可回转

“天下皆知美为美,恶已;皆知善,斯不善矣。有无之相生也,难易之相成也,长短之相形也,高下之相盈也,音声之相和也,先后之相随,恒也。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。万物作而弗始也,为而弗恃也,成功而弗居也。夫唯弗居,是以弗去。”

七尘解

天下皆知美为美,为什么反而是坏事呢?因为所谓美丑、善恶,并非客观存在于这世界上的事物,而是人心所造。 世上所有的工具都是人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而造,无论多么荒诞反直觉的工具都不例外。 语言亦是这众多工具之一,而对美丑善恶的分别,也是出于需求而产生的。

推而广之,语言中所包含的一切对立概念,都是如此。难易、长短、高下、音声。 人心本来无知无识,混沌抱一,自有了这些概念,就开始在自己心中产生无止境的相互攻伐。 然后这攻伐又将外化,形成人类社会种种对立。

众人皆以为老子这天下一章饱含辩证意味,实则南辕北辙。老子完全否定辩证,之所以合格的圣人居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,全在于他意识到自己责任重大,不可妄发聪明,在民众中制造对立。 唯有不干涉万物的自然状态,才可能保全人们的心灵之自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