谈青年的理性
在青年人和老年人的诸多不同之中,最为显著的生理区别就是生殖机能的不同,而这种对比也是两类群体行事风格差异巨大的根本原因。
一般认为,青年男女的生殖机能在二十岁初期达至顶峰。大自然将生殖的重任牢牢地压在青年人身上,为此它赋予了年轻人充沛的精力和旺盛的情欲。
青年拥有最好的生理条件,头脑方面也是如此。但在精力和情欲的冲击下,理性在欲望面前却显得相当无力。这让年轻人很难保持清晰和持久的思考,也正是因此,各种怪诞、离奇的思想更容易在年轻人的头脑中扎根生长。
鉴于这种情况,我们可以说,年轻人的头脑虽然已经有了强大的力量,却尚还缺少足够的素材以及稳定的环境使这头脑真正发挥出作用。
及至这生殖机能逐步开始下降,而人生的经验又逐年丰富,似乎年轻人的头脑才有了些许喘息之机,随即便迸发出巨大的能量,尤其是那些天才,他们的成就更加耀眼夺目。
高斯24岁出版著作《算术研究》,爱因斯坦26岁提出狭义相对论,莫扎特30岁创作了歌剧《费加罗的婚礼》,维特根斯坦32岁出版《逻辑哲学论》,梵高35岁创作《星夜》……各个领域的例子不一而足,三十岁左右的年龄段也因而被称为创造力的黄金时期。
而在老年人那里,理性就更占上风,以至于甚至会压过种种丰富的情感,而显得缺少人情味了。在壮年期至老年期,这一阶段的人们获得了充足的耐心,对世事的发展更有见地,他们有信心和能力,更加从容不迫、步步为营地达至自己想要的目标。
青年和老年就像人生的两个极端。青年人的作风更加接近动物的特性,冲动、爆发、攻击性强但却不够持久,老年人的作风则更接近被人类所独有的理性支配,稳重、保守、耐心、控制力强。
这种不同带来的影响是,如果双方发生冲突,年轻人或许能够在一时一地占据上风,但时间稍微拉长,就会丧失掉自己的优势,而输给了更加理性的后者。
从历史来看,在大多数时候,社会上基本都是老年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,主导着、控制着社会发展的走向。这种控制虽然显得保守和不尽人情,却也在某种程度上保证着人类社会的稳定,避免了人类社会走向自我毁灭。
如果我们认同以上的论述,我们应该还能得到另一个结论,那就是:理性的行动不是从他人那里学会的,而是我们本来就有的。我们自发审视自己,并为自己思考主动撷取所需的基本素材,创造出合适的环境,然后才有了行动达至目标的可能。
同一个人,他是利用时间完成一些有价值的工作,还是把时间随意打发浪费掉,这不同的选择就是在上述“审视自己”的过程中获得了决定性的影响。儒家讲的“慎独”,最关键大概就是慎在此处。
青年人也应当从这一点上着手,努力使自己做一些有价值的工作,这样从总体的人生质量上来说,才是比较好的选择。放任时间匆匆流逝的话,青年时期尚有希望达成的成就大概也难以在后续的人生中获得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