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聊努力与成功

个人的努力对于事业的成功影响究竟有多大?

人们惯常的认知模式: **A + B + C + …… = 成功**

A、B、C 等等代表个人所表现的特质比如努力,实际上从定义上就错了。

这种认知模式把成功当作一个拼盘。人们理所当然地这么想:只要努力,就算不能取得很大的成功,很小的成功总是能够期望的吧。

实际上成功的事业有赖于一系列事件的发生。因此关于成功更为合理的认知模式是: A + 努力 -> B + 努力 -> C + 努力 -> D + 努力 -> ……

这里的 A、B、C、D 代表一系列的决策。

最关键的是,这些决策绝非依赖任何理论所做出,因为任何理论对实践只起到消极作用,也就是说用以规避大的错误。

而何时决策、如何决策,所涉及的个人特质玄之又玄。它表现出的个人素质不能用理性、勇敢、果断去概括。如果有一个词能最好地表达这种特质,那就是“灵气”。

现在人们普遍把这种“灵气”称作“智慧”,然后有进一步将其降级为理智,这样仿佛人人都可习得成功的秘诀,再进一步降级成理性,这样就变成人人本身就具有的特质。

出现这样的发展也是必然的,毕竟人们天性如此,谁不希望拥有更加美好的人生呢。

但如果要做一个对自己诚实的人,那就难免要直面自己或许缺乏“灵气”的窘境。好处则是我们的心灵或许能够少了一些躁动,多了一份宁静。这种宁静在当下的社会尤其珍贵。

古语云:“不见所欲,使心不乱”。对我们现代人其实是很值得学习和领悟的一句话。


有句名言和上面谈到的关于成功的认知结构很像,爱迪生说的: “天才就是1%的灵感加上99%的汗水”

大家现在老争论有没有下半句—— “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还要重要”

我认为这是无须质疑的,但凡爱迪生不曾想到这后半句,那么就有损于他的天才之名。

如果理解了关于成功的那个认知结构,就会发现这两者其实完全相同。

不论是成功的事业,还是天才的发挥,都是对实践领域结果的评价,因此它们具有相同结构非常合理。


聊聊努力与成功
http://qichendao.com/2025/08/14/聊聊努力与成功/
作者
qichen
发布于
2025年8月14日
许可协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