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经三:“不见可欲”,现代人应知虚心实腹

“不见可欲,使民不乱”是不是一种唯心的治理方式? “恒使民无知无欲”,老子是不是也主张愚民呢?

本章原文

不尚贤, 使民不争。不贵难得之货,使民不为盗。不见可欲,使民心不乱。是以圣人之治,虚其心,实其腹,弱其志,强其骨;常使民无知、无欲,使夫智者不敢为也。为无为,则无不治。

七尘解

老子本身反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,然而他也知道,历史的大势非人力所能阻挡。在道德经中,他提出了许多圣人应当如何如何的议论。实际上这是在描述他理想的社会,因此便和现实社会的逻辑截然相反。

不用回首看几千年的历史,只消看看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事,就知道这种相反的逻辑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。 现代社会铺天盖地的广告,无非都是要告诉人们我这的商品和服务多么优秀,勾起人们的购买欲。“难得之货、可欲”就这样粗暴而无代价地肆意侵占我们的大脑。

当信息化和工业化大潮叠加,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注意力也成了有价值的商品,于是各种稀奇古怪的“赛道”争先恐后涌现出来,诞生无数的造富神话。 在短视频出现之前,心猿意马这个词从未如此地具象化。人们上一刻随着解说观看搞笑的动物世界,下一刻就可以因为社会事件而愤慨,再下一刻又能沉迷在美色之中无法自拔。 一颗心随着万境流转,如同猿马一般跳跃奔腾无时止息。

终于精神感到疲劳,关掉手机,随之袭来的却是深深的空虚,茫然于时间不知道都去哪里了。

在这样的时代,“虚心实腹,弱志强骨”的智慧就显得如此可贵。两千年前的洞见仍然指引着我们,对抗社会的驯化,在浮躁的社会中构建一方独属自己的精神天地。